2011年8月16日 星期二

14Report-新店十四張聚落參訪報告(3)















在這篇開始前先有一個小故事。

英國是個地鐵很發達的地方,就在他們的地鐵增建到一個規模之後,他們發現,用原本真實比例的地圖已經根本就裝不下地鐵圖了,而且歪七扭八的根本就看不懂,又重疊來重疊去。於是,一個工程繪圖員Harry Beck想到了好辦法,他用來自電路板的靈感,畫出了這張被稱做"The Tube Map"的地圖。這成為了一張影響當代生活甚鉅的地圖。曾經我的一個香港同學告訴我,很羨慕台灣人常常騎電單車(廣東話摩托車的意思);他說,香港人的生活大多是坐地鐵,而台灣人騎機車比較起來則充滿了"自由"的感覺。身為曾經的日不落國的一員,我想我的港仔同學的經驗應該是相當貼切的吧。

我那時,常揣想,那種"自由"感究竟從何而來。後來我才知道,哈利先生的Tube Map已經說明了一切,搭乘地鐵或捷運,人是被"輸送"到另一個地方,在這點對點的過程當中,只有一片闇黑,偶爾隧道裡的照明燈在視網膜前拉出一條半白半綠的線;地面上的移動則不然,沿路上是有坑洞(台北的路真的不是很平~哈)、攤販、花草和野貓。這張Tube Map除了在地圖學上造成了大躍進,也在美學修辭上留下了意義:過去的地圖雖然沒有人,但Tube Map更是過份地連房屋和道路也通通都沒有了。

講到這裡有點離題,再讓我們拉回來原先的參訪。通常提到了捷運,基本上大家總是毫不猶豫的認為這是公共利益的一環,為了成全大多數人的公共利益,少數人犧牲一點是ok的。於是出現了太多太多在"名為進步的風暴"底下成為或即將成為廢墟的地方。



















(這邊一家四口,要擠六坪大兩層樓的房子,另外有一戶則是五口擠六坪)

當看似私人利益的"居住權",碰上了一整個挾正正當當社會公益的捷運,這時捷運的口氣可大了。但是居住權絕對不只是私人利益而已,捷運工程也絕對不是全都為了大眾公益。捷運的部分,名為"大眾"捷運的上面或附近所蓋的房子,價格可一點也不大眾。所謂的"進步",是相當殘酷的,不是嘛?有個老梗比喻是,當整個社會正在賽跑向前,又有誰會回頭拉跌倒的人一把?



















搞不好我們其實是在跑兩人三腳(2300萬人22999999腳)。當晚和我同年紀的朋友PH剛好行過一處自行拆遷的廢墟空地,遠處閃耀著城市之光,而我心有戚戚的按下快門......




14Report-新店十四張聚落參訪報告(1)
14Report-新店十四張聚落參訪報告(2)

2 則留言:

456 提到...

您好
我是十四張的居民
我可以將參訪的報告
放到fb讓更多人關注這地方嗎ber

nonuke100 提到...

請用~
希望能讓更多人關注:)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