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2日 星期五

衝突廚房-Conflict Kitchen

節譯自We Make Money not Art網站訪談文章/












這是一家只提供與美國目前有衝突的國家的食物的得來速餐廳,當前正提供的是來自伊朗的食物(編按:2010年6月,後續還有阿富汗、委內瑞拉、北韓等等)。包裹Kubideh Kebab的是一張寫著伊朗當前事實狀況、文化、政府以及美國如何對待他們的包裝紙。每四個月餐廳會更換一次主題,借機在這當中討論文化、政治當中的誤解、衝突和矛盾,以及一些迫在眉睫的問題。

包裝紙上的描述和故事往往以第一人稱的方式呈現。這些說法是來自於團隊在匹茲堡和伊朗對於伊朗人有關於文化、政治的主題的訪問。這些以第一人稱呈現的觀點也常常包含了衝突和矛盾在其中,他們希望呈現的是並立的觀點,透過這些意見來啟動對話。

創辦人之一的Jon接受訪問表示,每天外賣的窗口大約會有40~70位的顧客,即使他們對這些食物並不熟悉卻也樂於嘗試。透過這個平台和這些對話,使得譬如說許多對於伊朗文化的誤解得以釋疑。在約莫一個月的操作之後,此地也成為了在地的人會來討論伊朗和美國之間文化和政治的地方,而且仍然有對這個計畫不熟的顧客,這也讓外賣窗口形成一個自然的公共論壇。在當地缺乏波斯餐廳的情況下,衝突廚房也大受在地的伊朗社群的歡迎,他們提供了認識更深入的伊朗文化的機會。創辦餐廳的團體也更推進一步地組織一些活動,譬如一場在德黑蘭與匹茲堡之間,透過視訊交流的晚宴。

Jon也表示,人們並不會一開始就把這個餐廳聯想成是一個藝術計畫(當然這也不是他們的目的,而只是一種手段,或者方法),不懂波斯語的人可能是因為醒目的視覺形式而被吸引,而伊朗社群則直接讀取語言(但通常也是會懷疑一下,這裡真的有在賣Kubideh嗎?)。他們所要提供的,是連結日常的機會。透過在食物當中深植的歷史和文化,成為了從感官上著手的邀約,從而突破公眾原本的心理界限,開創機會,去更細緻討論這些議題。








衝突廚房官方網站
We make money not art網站訪問

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都市更新的12條基本守則


1.Die Erneuerung muß mit den jetzigen Bewohnern und Gewerbetreibenden geplant und – substanzerhaltend – realisiert werden.

2.Planer sollen mit Bewohnern und Gewerbetreibenden in den Zielen der Erneuerungsmaßnahmen übereinstimmen, technische und soziale Planungen Hand in Hand gehen.

3.Die Eigenart Kreuzbergs soll erhalten, Vertrauen und Zuversicht in den gefährdeten Stadtteilen müssen wieder geweckt werden. Substanzbedrohende Schäden an Häusern sind sofort zu beseitigen.

4.Behutsame Änderung von Grundrissen soll auch neue Wohnformen möglich machen.

5.Die Erneuerung von Wohnungen und Häusern soll stufenweise geschehen und allmählich ergänzt werden.

6.Die bauliche Situation soll durch wenige Abrisse, Begrünung im Blockinneren, Gestaltung von Fassaden verbessert werden.

7.Öffentliche Einrichtungen sowie Straßen, Plätze und Grünbereiche müssen bedarfsgerecht erneuert und ergänzt werden.

8.Beteiligungsrechte und materielle Rechte der Betroffenen bei der Sozialplanung müssen geregelt werden.

9.Entscheidungen für die Stadterneuerung müssen offen gefunden und möglichst am Ort diskutiert werden. Die Betroffenenvertretung ist zu stärken.

10.Stadterneuerung, die Vertrauen erzeugt, braucht feste Finanzzusagen. Das Geld muß schnell und auf den Fall bezogen ausgegeben werden können.

11.Es sind neue Formen der Trägerschaft zu entwickeln. Treuhänderische Sanierungsträgeraufgaben (Dienstleistungen) und Baumaßnahmen sollen getrennt werden.

12.Die Stadterneuerung nach diesem Konzept muß über die Zeit der IBA hinaus gesichert sein.


參考條目:
柏林的都市更新12條守則(市政府版)
都市更新的12條基本原則(維基條目)
審慎的都市更新12條守則及其由來(英文版)
1984年柏林國際建築展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柏林將往何處去?


爭議多年的塔赫勒斯藝術村(Kunsthaus Tacheles)問題,終於走到終點。根據柏林晨報的報導,市府文化部秘書安德烈‧舒密茨(André Schmitz)表示市府將不對塔赫勒斯提供援助;在預定強制交屋的前一天,他認為,藝術村的關閉恐將是無可避免的結果。












【圖一:淨空後的塔赫勒斯藝術村】 

 座落在柏林米特區(Mitte)奧拉寧堡街(Oranienburger Straße)上的塔赫勒斯,其建築是在1907年時,由皇帝監造官(普魯士王國統治下的德意志第二帝國時期)法蘭茨‧鄂倫(Franz Ahrens)領導下,經15個月的時間修建完成。最初的名稱是腓特烈大街拱廊(Friedrichstraßenpassage)。這個巨大的建築群,要從腓特烈大街蜿蜒到奧拉寧堡大街為止,是柏林第二大的拱廊街。1914年在一戰爆發之前,這幢建築曾第一次遭遇到被強制拍賣。1930年代時,德國工人陣線(納粹相關組織)以及納粹黨衛軍都曾將這裡做為辦公室,二戰期間閣樓也一度做為監禁法國戰俘之用。東德時期亦陸續被自由德國聯合工會(Freien Deutschen Gewerkschaftsbund,簡寫為FDGB)以及各種店鋪或軍隊使用過。

在東西柏林合併的過程當中,當初一些較為頹敗,因為東德政府無力整修興建的區域,便成了藝術工作者、佔屋者、無政府主義人士……等等所聚集的地方。塔赫勒斯藝術村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孕育出來的。 1998年來自萊因地區(Rheinland)的地產商阿諾‧奧古斯特‧雅格費德(Anno August Jagdfeld )買下了這塊地方,打算在塔赫勒斯這裡打造起一個新的街區。他的地產公司當時也投資了柏林其他地方的項目,包括布蘭登堡門前的阿德羅恩酒店重建。當初在沒有公開招標的情形下,他們承諾將於此投資1.8億馬克以及創造950個就業機會以及居住空間。根據合約,該公司支付了6520萬馬克給聯邦政府,300萬馬克給柏林-米特區的住宅物業協會(Wohnungsbaugesellschaft)。當年11月9號,塔赫勒斯藝術村協會為了暫時消除外部的各種壓力,和雅格費德簽下一紙為期十年的租約,租金是象徵性的1馬克。然而在2007年隨著該公司財務危機的發生,也使得所有權轉移到了當初的出資者之一,北方銀行(HSH Nordbank)手中。2008年隨著當時的租約到期,協會也付不出高額的使用費用的情況下,在銀行的計畫當中,則希望越快將塔赫勒斯拍賣出去越好。今年的6月20號,柏林的法院為這個事件的落幕起了個頭。法院判決,目前使用該建物的塔赫勒斯藝術村協會必須將房屋交出。





















【圖二:懸掛於正對大街處的標語-Where shall we go now?】 

在多年的爭議下,塔赫勒斯前後發起了各式各樣的聲援音樂會、遊行、聯署等等。然而到了9月4日早上,現場只剩下一些零星的抵抗,以及同情人士平和的表態,為求萬全而準備的警力也沒有派上太多用場。早上八點整交屋期限一到,法院的執行扣押人員在產權所有人律師的陪同之下,準時地出現在現場。30間左右到最後仍有藝術家使用的房間,在仔細檢查後被查封;曾提出使用合約證明並且堅決拒絕搬遷的居民,最終亦自願交出鑰匙。做為次文化標的,並且儼然是抵抗地產投資者以及市區改建灘頭堡的藝術村,歷經多年來文化、政治以及法律上的爭論,終於在最後一個承租人自願性的交出了鑰匙之後,畫下句點。現場代表的發言人,藝術家馬汀‧賴特(Martin Reiter)則對市政府以及市長克勞斯‧沃維萊特(Klaus Wowereit)發出譴責之聲。他指出,1998年那場地皮交易並不乾淨。「現在塔赫勒斯沒了,沃維萊特也可以滾了!」。

















【圖三:遺落在現場的一張標語,因為有拼字錯誤,故推測是小孩子寫的。內容為:如果是銀行的話,這個世界早就來救他了!】 

一位名叫托彼雅斯(Topias)的龐克對筆者表示,一邊是柏林的次文化,一邊則是佔地將近2萬5千平方公尺(約7562.5坪),每平方米價值將近6千歐元(註)的私人地皮,對財政困窘的柏林市府來說,實在找不到理由讓它來拯救這個地方。他說,塔赫勒斯並非個案,華沙大街一帶(Warschauer Straße)另一個名為RAW-Tempel的據點也正面臨類似的困境;而筆者問起下個落腳處會是哪裡時,托彼雅斯則說:還不知道,也許是萊比錫吧。根據媒體報導,在塔赫勒斯關閉之後,大多數的藝術家將搬遷到柏林市南邊的新克爾恩區(Neukölln)。雖然塔赫勒斯亦為許多佔屋空間當中比較觀光化的,但正因為這樣,才一直以來能讓大批來到柏林的人,親眼見證到佔屋運動在柏林的場景,以及那些另類的生活方式和創作。除去了真實生活在其中的人,即使這幢建築物終將被保留,其意義卻也不再復返了。而其他類似的空間,將會和柏林一起走上甚麼樣的路呢?
































【圖四:在強制搬遷後,散落地上的連署簽名書】 

註: 以台幣兌歐元匯率38元計算的話,每坪約合算近75萬左右。由於德國對於平抑地價、房價皆有相關措施以及法律。於是即使位於首都市中心,在房價漫天炒作的台灣觀點來看,雖尚屬合理,但卻已非德國的合理地價。(藝術家雜誌2012/09)

延伸閱讀:被遺棄就是一種藝術-吳明益

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預兆




可怕不在於這位小姐罵了甚麼
而是其實他也沒有意識到
自己一樣是被宰制的一群
言談間頌揚這些壓迫者
話語裡面充滿了"本來"
影片下面對於這位小姐的反擊
也是充滿了"本來",而不是相互理解

迫使人們開始互相反對
切斷彼此之間的溝通和連結
這不正是鄂蘭說的極權主義的先兆嗎

2012年10月10日 星期三

2012年10月8日 星期一

2012年10月7日 星期日

理論與異化


note:

-理論回顧要拿來跟所要研究的現實對話,而非離開現實來回顧理論
-把社會理論當作套解的答案,社會理論就變成了限制,而不是資源
-把理論放在歷史脈絡裡面去理解,而不是當作普遍性觀念。
-認識對方的生命經驗,理解對方的情感需求。在這種意義下的文化領導權,是一種謙卑的實踐態度,一種願意體察對方情緒感受的態度。透過這種態度,我們所要建立的文化領導權才具有了某種倫理意義。


社會理論與學術實踐、社會實踐 ◎陳瑞樺(清大社會所)